“好女不观灯、好男不鞭春。”这是中国古代用来衡量人的品质的一种方式,也是对男女的思想、行为、意识的一规范。 在古代,因为科技不发达,所以对于一切事物心存敬意,像是太阳和月亮,还是春天这种当时的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,人们都带走崇敬的意思。所以,在古代一年之中,第一次月亮变圆的时候,是值得庆祝的时候,于是在每年的上元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,古代人会有类似于庙会的节日,会有很多人出来赏灯,很多恶霸会在这一天盯着大街上落单的女子,因此在古代女子这一天是不能出门的,不然会被别人耻笑。
当然这句话还有另一种意思,就是嫁出去的女儿一定不能在十五十六那天在娘家过夜,不然会对婆家的运势造成不好的影响。而古代特别重视名声和牌坊,便有了好女不观灯的习俗。 ″好女不观灯'',这是用来束缚女人的思想的,也是封建社会套在女人身上的一副枷锁。而''好男不鞭春”,也是对男人的一种评判。
''鞭春”一词来源于农事。春天一到,百废俱兴,冰动尘封了一冬的土地又开始了新的生机,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一年的收成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光里,人们期盼着,企划着,祈福着……鞭春,就是一种祈福活动,立春时节一到,人们就用纸扎一头耕牛,或用泥巴糊一头耕牛。在“鞭打春牛”时候,村里的族长要挑选出一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“鞭春”。当然来说,谁能够获得“鞭春”的权利,谁在今年就有好的运气。
所以在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下,一些年轻的小伙子为了得到“鞭春”的权利,而互相竞争。而有的年轻小伙子,为了实现目的也不择手段,不惜采用阴谋方法来达到目的。而这种“鞭春”方式,自然被古人们所不齿的,因此也就有了“好男不鞭春”之说。
现在,这两句话都已经不适应时代了。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与社会脱节,都需要积极的对待生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