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一生写诗无数,不仅诗歌质量非常高,诗歌数量也非常庞大,不愧有“诗圣”之称。高山仰止、景行行止,杜甫就像诗歌殿堂里的一座高峰,从来都是历朝历代文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。 杜甫成就最高的诗歌有著名的“三吏”、“三别”,即《新安吏》、《石壕吏》、《潼关吏》和《新婚别》、《垂老别》、《无家别》,这些都是杜甫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。
同样是写战乱年代百姓凄苦生活的,还有这首《北征》,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,全文长达140句,洋洋洒洒700字,却语言精练、感情深厚,丝毫不觉冗长,是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典范之作。 北征 唐 杜甫 皇帝二载秋,闰八月初吉。杜子将北征,苍茫问家室。维时遭艰虞,朝野少暇日。顾惭恩私被,诏许归蓬荜。......邠郊入地底,泾水中荡潏。猛虎立我前,苍崖吼时裂。菊垂今秋花,石戴古车辙。青云动高兴,幽事亦可悦。山果多琐细,罗生杂橡栗。或红如丹砂,或黑如点漆。......鸱鸟鸣黄桑,野鼠拱乱穴。夜深经战场,寒月照白骨。潼关百万师,往者散何卒?遂令半秦民,残害为异物。况我堕胡尘,及归尽华发。经年至茅屋,妻子衣百结。恸哭松声回,悲泉共幽咽。平生所娇儿,颜色白胜雪。见爷背面啼,垢腻脚不袜。床前两小女,补绽才过膝。......园陵固有神,扫洒数不缺。煌煌太宗业,树立甚宏达。
安史之乱后,唐肃宗757年,杜甫从陕西的凤翔出发,回到鄜州(今陕西富县)探望家人,到家之后写下了这首《北征》,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,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民生状态。鄜州在凤翔东北,因此为“北征”,即北行的意思。 杜甫此时被授左拾遗一职,诗歌中自称“臣甫”,全诗更像是一首用诗歌体裁写给皇帝的陈情上书。从探亲路上的所见所闻,到诗人内心的所思所想,再到天下人民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生活状况,无一不详尽地记录在了这一首诗歌之中,难怪杜甫有“诗史”之称。这样的诗歌,对还原当时唐朝的生活和社会现实,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