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 罗爱国收藏的火花 罗爱国拜季之光为师以后,对收藏火花的意义和文化价值、历史价值等方面有了明确的了解,对收藏火花方向明、信心足。季之光平时也经常鼓励他、指导他,并且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,这让他的热情更高、劲头更大了。 在季之光的指导和影响下,罗爱国不再盲目收集火花,而是一边收集一边开始对火花进行分辨、研究,从其年代、品相、质地、厂家、真伪等方面予以分类、取舍,收藏眼光大有长进。季之光又介绍他与全国一百多名收藏者结为花友,相互交换火花,在这些花友的牵线下,又与全国近二百家火柴厂建立了联系,一有火花新品出来,厂家就会及时给他寄来。这样,罗爱国的收藏天地一下子被打开,花源越来越广,藏品越来越丰,花友越来越多。 收藏火花不仅给罗爱国带来快乐,而且使他结识许多良师益友,使得他的整个人生都丰富鲜活起来。他是食品加工厂的工人,每天上班都要与猪肉、脚爪、肠衣、肉用鸡打交道,他热爱自己的工作,可又觉得这样日复一日地机械重复,太单调、太无聊了,而且被围墙关住的工作空间也实在太狭小了。是火花改变了他的生活,是火花让他每天都变得兴奋和充满期待。他的领导、师傅、同事也逐渐对他的收藏增加了理解和支持。火花也让他在业内和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名气,经常有火花收藏者上门拜访,文化部门和团委的同志也主动与他联系,给予关心。工作之余,火花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,头脑里想的都是火花,只要一听说哪里有珍藏的火花,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似的,不吃不睡也要想办法把它弄到手。 在他的藏品中,有一枚色泽泛旧的火花。别看这枚火花看上去普通,不起眼,却是经香港《邮票世界》和《火花杂志》公示确认的一枚世界孤品。它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上海远东火柴厂迁往姜堰时印制的火花。关于这枚火花,罗爱国还有一段“七上溱潼”的故事。 1983年,在与季之光通信的过程中,罗爱国得知溱潼有一位叫李存礼的集邮家,手中可能有不少珍贵的火花。他立即利用休息天,骑车几十里路赶往水乡溱潼寻找李存礼。可一连去了六次,找遍了多条街巷,都没有找到。无奈,他只能请派出所的同志帮忙,经过查找户籍和了解有关知情人,这才知道李存礼又叫李宓,早在1964年就因病去世,是一位著名的集邮家,除集邮外,还对钱币、火花等着迷,收藏有不少中外火花。罗爱国弄清住址后,七上溱潼,拜访李宓的家人,在位于东桥巷西侧的一座斑驳的老屋内,见到了李宓七十多岁的老母亲。老人听明来意后,告诉他,李宓收藏的邮票、火花,“文革”时都被**派抄去烧掉了,只剩下很少一点。感动于年轻人的执着和热情,她从儿子残存的火花藏品中挑选了几十枚送给罗爱国。 从此,罗爱国只要去溱潼,都要去看望一下老人。特别是在知道了李宓曾在溱潼成立“宓宁邮票社”,创办《集邮月刊》,影响波及海内外,在我国集邮史上都有一定地位,对老人更是充满敬爱,每次去都要带点礼物,还会帮助老人做点家务,减轻老人的劳累,就像是恪尽孝道的子女一样。罗爱国的这些举动,被另一位老人看在眼里。他就是居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的李宓的舅舅,也是一位民间收藏家。有一天,罗爱国来看望老人时,李宓的舅舅对他说:“小伙子,我看你这人不错,请到我那儿坐坐。”罗爱国被领进一间小屋,他打开一只首饰盒,取出一个红布包,从里面拿出一枚火柴贴画,郑重地递到罗爱国手上,说:“孩子,我没有后代,希望你能把这枚火花传下去,千万不要把它卖了!” 罗爱国既惊又喜:一枚什么火花让老人如此珍爱,用红布一层层包裹,又珍藏在首饰盒里?这样的一枚火花老人真的就给了我?不待罗爱国发问,老人就讲起了这枚火花的身世。原来,当年有个叫李社成的姜堰人,在上海远东火柴厂工作。大概在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战争期间,为避战乱,上海远东火柴厂经李社成牵线,决定迁到苏北姜堰镇。一切已经定好,连火柴盒上的商标都印好了,可是却在从上海往姜堰运送设备的过程中,遭遇战机轰炸,不但机器炸毁,负责运输的人员还死伤了好几个。厂子自然没有办成,火柴盒贴画也废弃了。老人手中的这一枚,是他在**派焚毁李宓藏品时从火中抢得的,一直以来,他视其为珍品,为能把它保存下去,老人一直想找到一个可靠的人。终于,他选中了罗爱国这个让他认定“人不错”的小伙子。 这枚火花还有这样的传奇经历,这让罗爱国一点没有想到。摩挲着老人赠送给他的这枚火花,他感到沉甸甸的。这枚火花设计得简洁、朴实,上面印着“提倡国货、挽回利权”八个字,中间的椭圆形内印着“远东火柴厂制”,下面印着“厂设苏北姜堰镇”,字体饱满有力,四角分别是梅花、荷花、菊花、水仙的图案,其内容与当时的时代极为切合,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。这不是一枚普通的火花,它寄托着一位老人对他的殷殷重托啊!罗爱国对老人说:“老人家,你放心,我一定把它保管好,传下去!” (途、文均由罗爱国提供 未完,待续)
|